|
|
電 話: |
+86-27-67886100 |
|
+86-27-50768155 |
手 機: |
+86-15527566801 |
Email: |
yxfy668@163.com(稿件發送) |
|
yxfy669@163.com(意見反饋) |
yxfy600@163.com(簡歷發送) |
在線咨詢:  |
|
|
|
|
|
|
行業動態
中醫走向世界遭遇翻譯障礙 |
目前國內中醫英語缺乏統一標準,這方面的研究資料和論著數量少也不系統。國內從事中醫翻譯的多為英語教師,不通曉中醫學科,于是就鬧出了一些笑話,譬如把中醫的“生氣”(生命力)譯為“發怒”,把“帶下醫”(婦科醫生)翻譯為“躲在裙帶下的醫生”,此類翻譯難免讓外國人如墜云霧中。另一方面,雖然國外學者一直在研究中醫,并試圖通過翻譯將中醫介紹到國外,但畢竟中西方存在語言、文化、價值觀和思維邏輯上的差異。西方一位頗負盛名的中醫翻譯家就把中醫術語“白虎歷節”(關節腫痛)譯成“白色的老虎在奔跑”。中醫的很多描述概念就是普通的中國人都不易搞懂,讓外國人理解就更難了。比如英語中有“腎”,也有“虛 ”,但兩個字連起來英語卻無法表達。 |
中醫名詞“三交”(腹腔)被翻譯成“三個功能合成器”,“五臟六腑”則被譯為“5個倉庫和6個宮殿”,諸如此類的中醫術語翻譯不僅難為了中醫研究工作者,更令國外人士產生理解偏差,甚至無法溝通。中醫英語發展落后已經阻礙了中醫國際化的進程。
上海中醫藥大學外語中心主任李照國認為,中醫不同于西醫,在于它是人文醫學,而非純粹的科技產物。西醫與儀器及其吐出的化驗單打交道,而中醫的望聞問切,都重視與人的溝通。中醫翻譯也是最近幾年的新興專業,自從針刺麻醉術在西方引起震驚,世界各國日漸關注中醫,掀起了中醫翻譯的熱潮。
現在國內的中醫翻譯教學存在著師資嚴重缺乏的隱憂,中醫和外語兩門學科需要較大的投入才能有所建樹,而兩者的融會貫通就更耗費時間和精力。此外,教材缺乏系統性也是困擾中醫英語教師的一大難題。李照國認為專家、專論和專著是學科建立的三大標準,而目前中醫英語還很難被稱為一門學科,因為理論框架的缺失,中醫英語只是一門“準學科”。
學生的語言及文化底子也是李照國所擔心的。中醫院校的外語教學改革任務重于普通高校,學生不僅要學習大學英語,還有醫學英語(西醫英語)和中醫英語,對于硬件和軟件方面有很多要求。李照國坦言,由于學生的中國傳統文化底子普遍比較薄弱,中醫英語就更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。眾所周知,《黃帝內經》是中醫學習者的圣經,學好中醫必須能夠熟讀乃至背誦該書,但現在很多學生甚至連通讀都做不到。因此,在研究生教學中,李照國要求學生學習中國古典文學,“但是從研究生階段再抓傳統文化教育,已經太晚了! |
|
|
|
|